大家对邓恩铭并不陌生,因为他不仅是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几个代表之一,还多次到淄博工矿区从事革命活动,他和另外一个山东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一起,在淄博矿区播下了淄博最早的革命火种。
邓恩铭是贵州人,他为什么来到山东、来到淄博?从事党史研究的一般认为,他是投奔他在淄川做官的叔叔邓国谨。上世纪20年代初,邓国谨当过淄川县长,就是那时,邓恩铭走出贵州大山,来到淄川。淄川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工矿区,产业工人聚集。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邓恩铭就是在淄川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
而从刘佃文发现的邓恩铭家书看,信是在高青写的,信纸用的是青城县(今高青县部分区域)公署用笺。邓国谨在淄川县任职,投奔他的侄子邓恩铭怎么会用青城县公署用笺写信?还有一个疑问,信是邓恩铭写给父母的,他父母远在家乡贵州,信怎么会在高青发现呢?
在刘佃文收藏的珍贵文物中,还有一份1920年5月28日青城县知事黄泽沛写的判决书,加盖的公章是“青城县印”。县知事,是民国初年对一县行政长官的称谓,从时间上说,介于封建社会的县令和后来的县长之间。这个黄泽沛是谁?他和邓恩铭什么关系?据刘佃文介绍,黄泽沛就是邓国谨。邓国谨是他的原名,后来过继给姑姑当儿子,他姑夫姓黄,邓国谨改名黄泽沛。检淄川、高青的有关地方志,邓国谨先任青城县知事,后任淄川县长。
邓恩铭写信的1922年8月29日,邓国谨仍在青城任职。刘佃文解释说:“这就说明,邓恩铭投奔叔叔时,先到的高青,后去的淄川。邓恩铭在高青的活动,党史上罕有记载,即使研究淄博党史的,也一般认为他的革命活动是在淄川工矿区。从这封信推断,他在去淄川以前就已在高青了。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和山东党组织最早的领导人之一,邓恩铭在高青的活动值得研究。”
为什么这封信会在高青发现呢?刘佃文推断说,极有可能是信写好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寄出去,就和县公署的各种文件资料混杂在一起了。
这封信究竟说了些什么?上面的毛笔字清晰可辨,其中有这样的话:“一件事本为儿女好的,那样做凡害起儿女来,比比皆是:最显著的就是替儿女订婚。……唉,父母的一片好心,做儿女的无有一个不感激,不过,总盼望做父母的改换方法来爱儿女就行了。”“二叔(指邓国谨)做官数年,一清到底,百姓没有不爱戴的,……父亲千万要像二叔一样才好,……千万别和贪官共事,至要,至要!”“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无论如何总要他们念书,比以前不一样了,男女都一样。”
邓恩铭就像叙家常一样,在信中谈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让弟弟妹妹读书、让父亲远离贪官等。虽是家书,但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志向和高尚情怀。(通讯员刘恒波 杨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