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533-8795695
    • 手机/微信:138 5333 5695
    • 微信公众号:sdgqchcpncom
    • 客服邮箱:chcpn@chqbxs.com
    若问泉有多少,数一数济南人的眼睛
    2010-10-05 13:55:39 291641
  • 收藏
  • 管理
    济南的泉如同珍珠漫撒,数不胜数。

      济南城是整个儿泡在泉水里的。

      已故著名山水诗人孔孚诗云:

      若问泉有多少

      数一数济南人的眼睛

      一百年前那个红叶遍山、黄花吐艳的晚秋季节,一个名叫“老残”的郎中,背个箱笼,摇个串铃,风尘仆仆从高青赶到济南,一心想到济南府看看大明湖的风景。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这是晚清作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描写。每一个济南人、每一位读者都会记住这段文字中对济南八个字的传神写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因为,再也没有别的文字能比这八个字的描摹更为真切和更为到位的了。

      济南的泉水不仅存在于公园、园林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更多的还是隐藏在街巷的深处,一些传统民居和老百姓的庭院里,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也。

      所以说,来济南看泉,你最好寻一位当地人做向导,带你到小巷民居走一走,和老百姓唠唠嗑品品茶,方可体会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神韵与风采。

      走进街巷看泉,你也许还能遭遇济南街巷的典型风物:青青石板路。

      青青石板路,青黑精亮,光滑如冰,宽约尺半,长可数尺,列阵一般,竖铺成济南的大街小巷。泉水便从那石缝间涌出,汩汩地,潺潺地,漫了青石板,漫了人们的脚丫,那么清澈,那么晶莹,孩子在水中欢快地嬉闹,妇女们在青石板上洗衣浣纱,棒槌捣衣的“砰砰”之声传出好远好远。如果屏息细听,你还会听到石板下传来的水声:哗啦、哗啦……

      青青石板路,许多年里,它曾经和清泉相互依存,共同演绎出济南城内流水被道、清泉街上流的独特景观。

      街巷看泉,告诉你一条最佳路线。

      从泉城路中段路北的珍珠泉大院西侧,一头钻进巷子里,两侧的青瓦白墙头伸出垂柳的绿枝,窄得只能容下你和一驾单辕马车。顺着这条名叫西更道的古巷往北,再往北,然后顺着曲曲拐拐的小巷往西,不久你就会完全惊呆了,谁能想得到呢,在这古巷深处竟有如此奇观,那是一个好大又好清澈的泉池哟,长约30米,宽也在10米以上,总面积有480多平方米呢。它是“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当年曾是附近的德王府的一部分,清代废除王府改建山东巡抚衙门时,又将它划出院墙之外。于是,它便彻底平民化了,池中常有游泳翻滚的泉城百姓,岸上则有对弈谈笑的人们。附近居民说,当年这泉池更加威风大气,可以行船放鸭,可以驾舟采莲的。翻开史志一看,果不其然。据乾隆《历城县志》载,这濯缨泉“俯视澄渊,须眉可鉴;杨柳交匝,金鳞游泳,龙舟荡漾,盖世奇观”。孔子七十一代孙、清代曲阜圣裔作家孔昭虔便有《明湖棹歌词》专咏此泉:

      水西桥外濯缨泉,

      日暖清秋放鸭天。

      薄暮采莲人不见,

      轻风吹转渡头船。

      王府池子至曲水亭一带的街巷民居景致极美,堪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标志性地带。早在北魏,人们即引舜泉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参见《水经注》)。当年,位于百花洲南的曲水亭是极其风雅秀丽的所在。现已废圮多年。清代诗人王初桐《济南竹枝词》云:“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漂过片片花。”盖此亭位置极佳,它北临明湖,荷香北渚;南依群山,倒映绿波;莲坞可通游舫,苔矶自下钓竿。时至今日,这里依然秀丽如江南水乡:数不尽的众多泉眼,流出数条溪河,泉池溪河内,水草摇曳,游鱼戏逐。池岸水边民居错落,曲巷藏幽,杨柳叠翠,藤架古朴;溪流穿民居,过起凤桥,入大明湖。泉畔,小桥流水人家,蹲在水边浣洗的年轻姑娘,沿溪戏水的齿龀孩童,居民枕水而居,其乐融融……在这里你依然可以读得出数百年前清代诗人、画家孙兆溎所描写的济南街巷的意境:“多少名泉散四隅,纡回络绎赴明湖。阿侬最喜长流水,流到门前洗绿襦。”(孙兆溎《济南竹枝词》)

      濯缨泉一路北流,形成一条溪流,淙淙流淌,弹琴歌诗,在这里,你可以随意叩开一家住户的大门,他们的院落中大都有一眼泉。

      这样的家庭在济南所在多有,在旧城区,许许多多个居民院里都有泉,不过,许多居民不叫它们泉,而是叫做“井”。

      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泉”,或者是:“泉井”。

      泉井不同于“井”,泉井水极清,水深数米,清可见底,泉动,珍珠般的水泡不断上冒,水极旺极盛,到了盛夏,汩汩的泉水眼看就会漫上井口来。

      过去,老百姓的食用水和生活用水全靠它。有了自来水,老百姓依然用它来洗菜、洗衣、浇花种草。它是老百姓的“天然冰箱”。夏天,人们把容易坏的食物吊在泉井里保鲜;买来西瓜,用尼龙袋装起来泡在里面冰,西瓜吃起来原汁原味,清凉解暑。

      三年前,旧城区改造使得一些街道房屋拆迁时,曾经有一位报社记者不辞劳苦地在济南探访老百姓家里的无名泉,20天里竟然探得31处。其中仅县西巷、芙蓉街便有10处。而在太平寺街的探访更令人惊诧不已,原来,那些迷人的泉不仅在老百姓的庭院里,也可以在屋门口、窗台下,甚至可以涌流于居室内。其中,有一泉就在2号院的厨房里汩汩流淌;还有一泉则在4号院的卧室床下。女主人为了防止污物落入,在泉井盖上抹了一层水泥保护起来。

      这位记者十分感慨,他说自己原来以为刘鹗写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用的是文学笔法,免不了的会有夸张,没想到,原来竟是不折不扣的写实呵!
    如此众多的别具特色的市井之泉,加上园林与府第中的大泉与名泉,构成了济南泉水形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古人早已看到并且记述过济南泉的这一特点。明代初年,文渊阁大学士、江西丰城人朱善(字备万)于洪武戊午(1378年)12月和两位同僚游览了趵突泉以后,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便“循流以观”,来到市井中,终于看到了其他游客未曾看到的精彩景象。他在《观趵突泉记略》一文中这样描述道:“则又知斯泉交灌于城中,浚之而为井,瀦之而为池,引之而为沟渠,汇之而为沼沚,缺者如玦,圆者如环,萦者如带,喷者如雾,激之而鸣者如金石丝竹之声,随地赋形,不可殚记。诚济南之奇观也。”

    上一页:高青陈庄西周城址 下一页:山东高青县狠抓南美白对虾后期管理
    全部评论(0)
     
    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