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双拐伉俪携手共“绣”新生活
2011-11-15 17:19:16
299428
收藏
管理
一次机缘,让他们相遇、相识,有了家的温暖;一种勇气,让他们自立自强,走上了创业之路;一份责任,让他们感恩社会,用爱心传承文明。他们既有着传奇式的浪漫姻缘,又有着令人敬服的创业历程。他们就是山东省高青县“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春霖绣庄的主人——翟恩杰、韩韦伟夫妇。
“相识是缘,我愿用一世的真诚伴你今生”
在高青芦湖商城春霖绣庄,翟恩杰拄着双拐正忙活着各类管理事务,他的妻子韩韦伟在指导学员刺绣,要不是看到椅子旁边的双拐,很难相信年轻漂亮的她也是一位残疾人。
翟恩杰出生在高青县翟寺村的一个农户家里,他的降临并没有给这个农村家庭带来惊喜,反而更像是灾难,因为先天性双腿残疾。自小时候起,拐杖便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像许多坚强的残疾人一样,翟恩杰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在滨州卫校求学的三年时间里,他不仅用无私的友谊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激励着同学们,而且还是校学生会的一名成员,参加校报《新月》和校刊《晓风》的创刊编发。在他的QQ空间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我一直跑一直跑,把悲伤都化成汗水,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眼泪流出来了吧。”
而对于韩韦伟来说,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突然得几乎要将她彻底打垮。2002年,正在山东理工大学读大二的她突然觉得右腿剧烈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里面竟然长了一个巨大的浸润性纤维瘤。从采取保守疗法开始的三年时间里,病魔的侵袭时时困扰着这个正处花季的姑娘,数次辗转济南、北京等地,终因病情严重,只能将右腿从大腿以下全部切除。20多万元的巨大花费让韩韦伟的家庭背上了不小的债务,兼之手术后的心理阴影使得她没能完成学业。
机缘巧合,在2005年,淄博市残联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分属不同区县的翟恩杰和韩韦伟有幸被安排在了计算机班,并成为同桌。相近的教育经历和相似的心路历程,使两人拥有更多的话题和观点,在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中,韩韦伟被翟恩杰的乐观、开朗、关心鼓励所感染。在共同的学习和交流中,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很快,两人由相识到相爱,可当他们提到婚姻的时候,却遭到了韩韦伟家人的极力反对。老人自有老人反对的道理,考虑到两个残疾人组成家庭后的经济来源以及最基本的生活起居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相识是缘,我愿用一世的真诚伴你今生。”翟恩杰多次的上门拜访,用真情和实干感动了韩家人,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历经磨难,创业的辛苦我们共同承担”
婚后,在高青县残联的帮助下,两人开办了一家小药店,虽然月收入只有几百元,但夫妻俩过得还算滋润,生活中新的一页正在打开。
但不甘于现状的他们,开始从电视、网络上留意各种招工用人、致富信息。2007年,他们在看电视时,无意中被一个关于苏绣的专题片所吸引,两个人对那一幅幅技艺精湛、工针细腻的苏绣作品爱慕不已,学习刺绣、开办绣庄的想法不谋而合。
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他们就自己查阅书籍,上网搜集资料,一针一线的摸索实践。一次,他们听说张店有家绣庄从苏州请来了两位刺绣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得到这个消息,夫妻俩喜出望外,第二天凌晨四点就开着三轮车赶往张店。时值寒冬,行程百余里七点多赶到后还没上班,他俩又冷又饿,拄着双拐站在人家店门口吃着自己带来的鸡蛋,那情景感动了过路的群众,刺绣老师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破例留下了他们。
经过半年的学习,韩韦伟已掌握了基本技能,在构图、配色上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心得技法,有效的提高了刺绣的速度和成品质量。2008年,在高青县残联等部门帮扶下,投资4万余元开办了春霖绣庄,成为县里首家从事传统苏绣的培训、制作和销售的绣庄。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绣庄只是由韩韦伟一人为商家进行订单加工。他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制作苏绣当作一种谋生的方式,既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有一份足以养家的收入。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绣庄开业不久就有众多的学员慕名前来学艺,于是韩韦伟根据学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资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包教包会。
拥有了60余名固定签约学员后,春霖绣庄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翟恩杰的诊所只好停了,帮助妻子打理绣庄。他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许多客户很喜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刺绣产品,于是夫妇俩根据客商需求,量身定做产品,推出了具有高青地方品牌的刺绣产品,并加盟了省内一家工艺品公司,借鉴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培训和生产制度,并与之签订了长期回收合同。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增加草编、柳编、手工鞋垫、钩织假发等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产品真正走上市场经营的道路。”韩韦伟这样告诉记者。
“感恩社会,我们做的只是将爱心传递”
历经磨难才知幸福的可贵,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爱传递。目前,在翟恩杰夫妻俩的悉心经营下,春霖绣庄已步入发展正轨,有的产品还打入国外市场。此时此刻,翟恩杰和韩韦伟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报社会。
对于残疾人来学习不仅一律免费培训,而且还要车接车送。韩韦伟作为女人和老师付出就更多了,对远道而来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要为其做饭、铺床乃至买药,遇到聋哑人,韩韦伟会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技法耐心教上半天。目前,绣庄已先后免费培训了100名残疾人朋友,并让他们在绣庄就业,逐渐实现了自食其力。石秀莲曾在个体地毯厂工作过,现在自己从事室内木门的销售,她一个月利用零散时间搞苏绣就能赚1000多元。
作为残疾人,他们对残疾人的生活状态感同身受。翟恩杰发现自己家里的右脚鞋多了起来。原来,妻子右脚残疾,只有左脚需要穿鞋,每次买鞋时,右脚鞋只能闲置,越攒越多,这不是浪费吗? 2008年11月,翟恩杰夫妇策划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单脚鞋银行”暨“华东区残疾人互助合作社”,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正式大规模募捐鞋子的“银行”。他们的行动经媒体报道后,翟恩杰成了大忙人,募捐、索鞋电话响个不断。经过翟恩杰们的手,一只只鞋子实现了一次次最大价值的旅行,目前受捐献残疾人已达40余名。
目前,春霖绣庄已加入了中国残疾人企业家协会,翟恩杰也被中国残疾人互助合作社聘为副会长,并与合作社联合推出“实现100个贫困孩子的新年愿望”大型公益活动,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报名争当爱心使者。与此同时,绣庄也是喜讯频传,韩韦伟的苏绣作品《江南水乡》先是被邀参加“淄博市三十年精品展”,又被“2009第一届中俄残疾人文化交流会”组委会邀请参展。目前,绣庄认定为“高青县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和“高青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和淄博市残联评为“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优秀基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翟恩杰、韩韦伟对生活的向往和事业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更加美好的明天。“我负重前行,满含期待,泪眼朦胧中,清晰跳动的心音,让我不再痴迷虚幻的美景。”翟恩杰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相识是缘,我愿用一世的真诚伴你今生”
在高青芦湖商城春霖绣庄,翟恩杰拄着双拐正忙活着各类管理事务,他的妻子韩韦伟在指导学员刺绣,要不是看到椅子旁边的双拐,很难相信年轻漂亮的她也是一位残疾人。
翟恩杰出生在高青县翟寺村的一个农户家里,他的降临并没有给这个农村家庭带来惊喜,反而更像是灾难,因为先天性双腿残疾。自小时候起,拐杖便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像许多坚强的残疾人一样,翟恩杰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在滨州卫校求学的三年时间里,他不仅用无私的友谊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激励着同学们,而且还是校学生会的一名成员,参加校报《新月》和校刊《晓风》的创刊编发。在他的QQ空间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我一直跑一直跑,把悲伤都化成汗水,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眼泪流出来了吧。”
而对于韩韦伟来说,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突然得几乎要将她彻底打垮。2002年,正在山东理工大学读大二的她突然觉得右腿剧烈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里面竟然长了一个巨大的浸润性纤维瘤。从采取保守疗法开始的三年时间里,病魔的侵袭时时困扰着这个正处花季的姑娘,数次辗转济南、北京等地,终因病情严重,只能将右腿从大腿以下全部切除。20多万元的巨大花费让韩韦伟的家庭背上了不小的债务,兼之手术后的心理阴影使得她没能完成学业。
机缘巧合,在2005年,淄博市残联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分属不同区县的翟恩杰和韩韦伟有幸被安排在了计算机班,并成为同桌。相近的教育经历和相似的心路历程,使两人拥有更多的话题和观点,在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中,韩韦伟被翟恩杰的乐观、开朗、关心鼓励所感染。在共同的学习和交流中,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很快,两人由相识到相爱,可当他们提到婚姻的时候,却遭到了韩韦伟家人的极力反对。老人自有老人反对的道理,考虑到两个残疾人组成家庭后的经济来源以及最基本的生活起居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相识是缘,我愿用一世的真诚伴你今生。”翟恩杰多次的上门拜访,用真情和实干感动了韩家人,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历经磨难,创业的辛苦我们共同承担”
婚后,在高青县残联的帮助下,两人开办了一家小药店,虽然月收入只有几百元,但夫妻俩过得还算滋润,生活中新的一页正在打开。
但不甘于现状的他们,开始从电视、网络上留意各种招工用人、致富信息。2007年,他们在看电视时,无意中被一个关于苏绣的专题片所吸引,两个人对那一幅幅技艺精湛、工针细腻的苏绣作品爱慕不已,学习刺绣、开办绣庄的想法不谋而合。
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他们就自己查阅书籍,上网搜集资料,一针一线的摸索实践。一次,他们听说张店有家绣庄从苏州请来了两位刺绣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得到这个消息,夫妻俩喜出望外,第二天凌晨四点就开着三轮车赶往张店。时值寒冬,行程百余里七点多赶到后还没上班,他俩又冷又饿,拄着双拐站在人家店门口吃着自己带来的鸡蛋,那情景感动了过路的群众,刺绣老师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破例留下了他们。
经过半年的学习,韩韦伟已掌握了基本技能,在构图、配色上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心得技法,有效的提高了刺绣的速度和成品质量。2008年,在高青县残联等部门帮扶下,投资4万余元开办了春霖绣庄,成为县里首家从事传统苏绣的培训、制作和销售的绣庄。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绣庄只是由韩韦伟一人为商家进行订单加工。他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制作苏绣当作一种谋生的方式,既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有一份足以养家的收入。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绣庄开业不久就有众多的学员慕名前来学艺,于是韩韦伟根据学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资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包教包会。
拥有了60余名固定签约学员后,春霖绣庄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翟恩杰的诊所只好停了,帮助妻子打理绣庄。他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许多客户很喜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刺绣产品,于是夫妇俩根据客商需求,量身定做产品,推出了具有高青地方品牌的刺绣产品,并加盟了省内一家工艺品公司,借鉴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培训和生产制度,并与之签订了长期回收合同。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增加草编、柳编、手工鞋垫、钩织假发等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产品真正走上市场经营的道路。”韩韦伟这样告诉记者。
“感恩社会,我们做的只是将爱心传递”
历经磨难才知幸福的可贵,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爱传递。目前,在翟恩杰夫妻俩的悉心经营下,春霖绣庄已步入发展正轨,有的产品还打入国外市场。此时此刻,翟恩杰和韩韦伟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报社会。
对于残疾人来学习不仅一律免费培训,而且还要车接车送。韩韦伟作为女人和老师付出就更多了,对远道而来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要为其做饭、铺床乃至买药,遇到聋哑人,韩韦伟会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技法耐心教上半天。目前,绣庄已先后免费培训了100名残疾人朋友,并让他们在绣庄就业,逐渐实现了自食其力。石秀莲曾在个体地毯厂工作过,现在自己从事室内木门的销售,她一个月利用零散时间搞苏绣就能赚1000多元。
作为残疾人,他们对残疾人的生活状态感同身受。翟恩杰发现自己家里的右脚鞋多了起来。原来,妻子右脚残疾,只有左脚需要穿鞋,每次买鞋时,右脚鞋只能闲置,越攒越多,这不是浪费吗? 2008年11月,翟恩杰夫妇策划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单脚鞋银行”暨“华东区残疾人互助合作社”,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正式大规模募捐鞋子的“银行”。他们的行动经媒体报道后,翟恩杰成了大忙人,募捐、索鞋电话响个不断。经过翟恩杰们的手,一只只鞋子实现了一次次最大价值的旅行,目前受捐献残疾人已达40余名。
目前,春霖绣庄已加入了中国残疾人企业家协会,翟恩杰也被中国残疾人互助合作社聘为副会长,并与合作社联合推出“实现100个贫困孩子的新年愿望”大型公益活动,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报名争当爱心使者。与此同时,绣庄也是喜讯频传,韩韦伟的苏绣作品《江南水乡》先是被邀参加“淄博市三十年精品展”,又被“2009第一届中俄残疾人文化交流会”组委会邀请参展。目前,绣庄认定为“高青县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和“高青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和淄博市残联评为“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优秀基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翟恩杰、韩韦伟对生活的向往和事业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更加美好的明天。“我负重前行,满含期待,泪眼朦胧中,清晰跳动的心音,让我不再痴迷虚幻的美景。”翟恩杰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标签云
高青,新生活,携手,双拐,伉俪
上一页:张瑞霭
下一页:高青:无臂强人李宗强 勇搏人生创佳业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