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收获已接近尾声,今年白菜生长期内“风调雨顺”,出现大丰收,但菜农却没有因为产量大增而喜悦。由于今年白菜遭遇低价滞销的局面,截至今天还有大量白菜没有销路,面对丰产不丰收的境况,菜农叫苦不迭。
现状:大白菜 丰产不丰收
连日来,本报推出“爱心大白菜”系列策划,帮助菜农销售滞销的大白菜,受到爱心企业的广泛关注,菜农夏玉泉地里的10万斤白菜更是一天之内就被爱心企业订购近6万斤。
夏玉泉为白菜卖不出去而发愁不是个例。记者近日在博山区北博山镇采访时发现,大白菜收获季节虽已过去,但村子里还有部分白菜依然未收割,因为连日气温偏低,绝大多数未收割的白菜已经冻成了白疙瘩。菜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投入包括种子、化肥、浇水等费用,加起来上千元,而白菜出售前要加工、包装,这些费用算下来,一亩白菜的成本近1500元。而一亩地最多收获8000斤白菜,总体算下来,白菜价格要是低于0.2元/斤,基本上就不赚钱了。
今年白菜价格低,销量却上不去。菜农夏玉泉说,去年他种了10亩大白菜,批发价0.5元/斤,用不着他找销路,批发商就开着车到地里拉菜。“今年我一下种了30亩,但就是不见有人来收白菜,大集上都是开着车来卖白菜的菜农。”
而在鲁中蔬菜批发市场内,郝新国和老母亲在半个月内仅卖出不到四万斤白菜。昨日下午5:00,郝新国的一车白菜还没卖出去1/3。
心态:跟风种菜 不敢突破老传统
不少菜农表示,白菜价格之所以大跌,与去年白菜价格走高有一定关系。“尝到甜头的菜农都跟风种白菜,产量激增,价格肯定就下来了。”
菜农种菜基本上都是固守过去的种植传统,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更欠缺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和分析。“大棚里的蔬菜价格肯定高,但需要技术含量,而且费时费力,但白菜是露天种植,没啥技术含量,更省心、省力。”郝新国说,他知道白菜便宜,但村民年年冬天种白菜。“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别的咱也不会种啊。”像郝新国这样,不知道下一年该种什么菜,为了图保险而按老路子种菜的菜农不在少数。
成因:冷库储存量超饱和
卖菜难同样波及到了上游批发商,采访中已经做了30年蔬菜批发生意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情况让他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现在的情况是‘全国一盘棋’,到处都存在卖菜难的情况,内蒙土豆滞销,各地蔬菜本地消化不了,‘走出去’外地采购商进货热情不高,而且成本还要增加,总之今年不好干。”作为一级批发商,老陈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鲁中蔬菜批发市场调度,“我在外地有8个冷库,存着蒜苔、土豆、洋葱、大蒜,现在只要那边有要的,我立刻找人放货。”眼看着自己冷藏的200万斤蔬菜找不到市场,老陈每天都非常着急,就是赔钱也要赶紧找到买家。
根源:淄博本地蔬菜规模小 太分散
虽然老陈一直在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可都是去外地拉菜,提到舍近求远的原因,他告诉记者,淄博本地种植蔬菜没成规模,比较分散,一级批发商要去拉货至少是30吨左右,就像高青种植的白菜量,连着拉几个村也凑不起来。这与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种植蔬菜的区县主要有临淄、博山、周村等地,临淄主要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
没有大户、种植面积有限,今年贵明年就一窝蜂似的都种植,没有合理的引导,更没有差异化种植和品牌运作,淄博的蔬菜在今年这个冬天价格也到了冰点。
出路:抱团发展 打造基地品牌
紧靠三五农户单打独斗已经不行,抱团发展或许是淄博蔬菜种植的一条出路。
有的地方的蔬菜赔钱也没人买,而博山的有机蔬菜不但价格高而且不愁卖,记者调查发现,以前博山池上镇桔梗种植户各自为战,规模分散,销售渠道狭窄,导致桔梗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为摆脱这种低水平发展模式,工商部门采用“经纪活农”的方式,引导部分桔梗经纪人成立桔梗产业协会,统一桔梗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并帮助注册“池上桔梗”地理标志,现在不但价格上去了,而且不愁卖,特别是出口韩国人只认“池上桔梗”。
“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采访中一做了多年农产品经济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解决卖菜难这就是最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