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过程严肃认真
童明康告诉记者,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工作自2008年12月开始,于2009年12月正式发布,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考古工作规程和相关程序进行。在取得考古成果后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专家学者们慎重得出了科学结论,并按国际惯例由发掘者进行发布。从考古项目启动到取得成果、多次论证、最终发布,整个工作过程严肃认真。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2009年岁末曹操高陵热炒事件提醒我们,考古工作要被公众完全理解和正确认识,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童明康说。
对考古工作提出新要求
曹操高陵发现后,引起了部分质疑,考古科研机构和有关专家做了大量的解答工作。但是,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仍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在童明康看来,“这一方面与汉末至三国历史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关,与曹操这位人物的历史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众越来越关注考古行业,对考古发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被告知考古成果,他们更想知道具体的发掘过程和论证过程,这对考古事业发展来说当然也是件好事。”
童明康表示:“民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主人,文化遗产属于广大民众。”文物部门和考古工作者应该重视民众在考古和论证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应该尊重老百姓的话语权,对他们的质疑要耐心倾听,并有义务给予专业的引导。一方面更加重视学术追求,科学规范地开展考古工作,更加严谨全面地对考古成果进行研究论证;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成果何时发布、怎样发布和发布之后的应对预案,做好前期筹备工作,这也是社会对考古工作提出的新命题和新要求。
仍将坚持不主动发掘方针
曹操高陵的发现同时引发了各地民众关注当地名人墓葬考古发掘,甚至出现了社会经济学家参与的“帝陵经济”的讨论。对此,童明康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确定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考古工作方针,同时也不主张对名人墓葬进行主动发掘和开发利用。
“无论从尊重古人、尊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考古学的原则和目的上来讲,都应加强名人墓葬的保护工作,绝不能打着‘研究’‘求证’的旗号对名人墓葬进行发掘。”童明康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名人墓的考古发现,都是因为建设工程影响或遭盗掘破坏而采取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些项目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在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妥善安置了发现的遗骸,对古人保持了应有的尊重和敬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考古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保护好珍贵遗产,保护好名人墓葬,不要参与炒作,不要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