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利益挂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县委、县政府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在高青大地生动演绎着。
看病难有效解决
今年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例,这一年,我县农民“新农合”财政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财政补助由80元提高到了100元,相应筹资标准从100元提高到了120元,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和限额显著提高,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进一步增强了参合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同时,我县还推行了现场报销等制度,进一步简化医疗保险报销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来看,我县全力抓住“保民生”这条主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投资1890万元的县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内部配套设施即将完成,急诊科已经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人民的就医条件。投资120万元的唐坊中心卫生院22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另外,投资数十万元对全县多处农村、社区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和新建,并通过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加强了医疗技术培训。为缓解“看病贵”问题,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11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实行限价出售。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全县城乡群众提供了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在新农合继续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县又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田镇、赵店两镇扩大到全县范围,逐步由依靠家庭养老、土地养老走向社会养老。
教育条件持续改善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近年来高青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继高青三中、高青四中建成使用后,今年,我县实施了以初中进城工程、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为重点的系列工程建设。
截至目前,县中心路小学改扩建工程基本竣工,近期即可投入使用。高青一中改扩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届时我县将全面实现初中进城,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田镇镇崔张小学、义和小学和常家镇中心小学、黑里寨镇孟集小学、高城镇闫马小学、木李镇杨坊小学、青城初中迁建等一批农村学校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城市孩子同样的学习环境,全县“高中段优化、初中段进城、农村初中改建为高标准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改建为教学点并附设幼儿园”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已初步形成。从2007年起,我县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杂费、课本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补助寄宿生活费;2008年起对普通高中、职业学校贫困生发放政府助学金;2009年,又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住宿费,同时启动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自2007年以来已落实资金2000余万元,资助学生3万人次,确保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形势实现稳中趋好。
截止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2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204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0%;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80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县就业办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认真落实扩大就业、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系列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等,为各类求职人员免费提供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并将就业服务体系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将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及时有效地提供给全县所有就业需求者。
在金融危机风暴中,我县以稳定就业形势为主线,以控制劳动密集型企业裁员为重点,集中力量对几家规模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挨家挨户调研座谈,在全国各地企业频频裁员、失业人员剧增的情况下,我县未发生一起大规模减员现象,并且年内新增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同时,县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教育资源,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自身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创新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招工主体、有关部门全方位服务的全县统一的就业与招工平台,通过挖掘县内潜力,加强就业信息宣传,对求职者和企业提供全程免费服务,帮助1600余名城乡劳动力到县内企业就业。另一方面,把云南永善、贵州纳雍等劳务输出地设立为我县的劳务引进基地,新引进省外劳动力480余人,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
困难群众保障多多
对低收入群众生活而言,党委政府的关爱好比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从1000元/年提高了到1250元/年,保障对象从9614人扩大到10826人;城镇最低保障标准也提高到了每人每月261元。今年,县民政部门扎实开展了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了农村低保扩面提标。从规范申报、审核、公示和审批程序入手,对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了拉网式的复核认定,做到了不符合条件的该退则退,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证了低保工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为改善农村特困群众居住条件,我县先后实施了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和困难残疾人安居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我县农村各类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同时,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顺利投入使用,残疾人康复救助和就业援助工作迈出新的步伐。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第二批80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程作为2010年为群众所办实事工程之一,并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切实解决了120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安居问题。另外,年初我县确定的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相继完成:投资1500万元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届时将融合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优抚对象养老和社会救济救助功能,提升全县社会慈善救助工作整体水平。
今年,全县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继续持续增长,广大困难群众在生活保障、取暖补助、医疗卫生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受到了政策、资金、物资等全方位的救助,真正共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目前,我县平安祥和、天高水清,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优越环境正成为全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指标和津津乐道的炫耀资本。寒冬将至,我们正清晰地感受到,县委、县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步履更加坚定,如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着全县36万人民的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