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481
- 6
《封神演义》是明代作家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姜太公,就是生活在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民间传说和小说、电视剧中,姜太公有着139岁的寿龄,他渭水垂钓,72岁出山,扶周灭商,大封诸神,在更多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将其比作智神、武神。但是,在历史上,关于姜太公的历史资料太少,太公是否真有其人,一直是一团迷雾。
- 共 6 条
- 全部留言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6 05:561楼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於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卒,子釐公禄甫立。
釐公九年,鲁隐公初立。十九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而自立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齐。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遂辞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釐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襄公。
襄公元年,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鬬,及立,绌无知秩服,无知怨。
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公弗为发代。或为请代,公弗许。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之闲襄公,曰“事成以女为无知夫人”。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遂猎沛丘。见彘,从者曰“彭生”。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失屦。反而鞭主屦者茀三百。茀出宫。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公伤,乃遂率其众袭宫。逢主屦茀,茀曰:“且无入惊宫,惊宫未易入也。”无知弗信,茀示之创,乃信之。待宫外,令茀先入。茀先入,即匿襄公户闲。良久,无知等恐,遂入宫。茀反与宫中及公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或见人足於户闲,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於雍林。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於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5 05:552楼
专家观点:
2012年8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高青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甲骨学暨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高青召开。与会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建设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的倡议,与会资深学者对陈庄西周城址的年代和性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初步认定:陈庄西周城址当为姜太公所建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故城就在这一带。
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齐公”即姜太公,陈庄西周城址对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李学勤认为“这次考古不只是对研究山东的历史有帮助,对中国的历史研究也有很大意义。” “齐公铭文中提到的‘齐公’即为姜太公,70多个字的铭文揭示了齐胡公被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陈庄西周城址与营丘关系密切。”
北京大学原考古文博院院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陈庄西周城址让姜太公走下神坛
李伯谦先生认为,“齐公一定是姜太公本人。” 他说,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发现是齐国考古的重要突破。出土的齐公铭文的墓葬主人有可能为齐国公室分封到“丰”国的贵族,对研究西周早期分封制度有重要价值。
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陈庄西周城址为西周早期齐国的一处政治文化中心
迄今临淄齐故城内未发现西周时期齐国大型贵族墓葬,但陈庄城址发掘的14座墓葬中,出土青铜器50余件,其中首次发现的铭文中的“齐公”字样,权威专家认为即指太公姜尚,为确定该城址的国别、年代提供了证据,并据此可以进一步推断陈庄城址早期当为西周早期齐国的一处政治文化中心,而墓地或为西周中晚期姜氏齐国诸侯的陵墓区。
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陈庄西周城址当为齐都营丘或营丘就在这一带
高青当是姜太公始封之地,陈庄西周城址早期考古成果表明,这里曾作为一处齐国政治文化中心城邑使用,西周中晚期以后,此地则成为姜氏齐国诸侯的墓葬陵区。因此,以上种种考古现象结合古代文献的考证,初步认定陈庄西周城址当为姜太公所建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故城就在这一带。虽然学界还有种种说法,但陈庄城址的重大发现为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齐国初都营丘所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具有坐标意义。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宫长为:齐国地位很重要,考古内涵难予评价
宫长为认为很多人误读了历史,姜太公为周王朝三公之一,他首先是三公,然后才是诸侯王,其分封到山东,说明当时周王朝把齐鲁看得很重要。
宫长为评价道:“整体来说高青陈庄城址的主要内涵归纳起来就是可以把城址和祭坛放在一起看作礼仪性建筑。第二是墓葬特色。第三是文字资料。这三个方面作为考古内涵来说,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山东省考古学、文字学专家王恩田:陈庄西周城址即为营丘,祭坛应为“天坛”
王恩田接受采访时称,陈庄西周城址即为齐国早期国都营丘,他指出“这次高青陈庄西周城址考古发现,是自宋朝宣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123年临淄出土铭文长达500字的叔夷钟之后,八九百年来齐文化和山东考古最重大的发现。” “这个遗址极有可能是我国第一个或唯一一个天坛遗址,其价值不可估量,应请古建筑学家和考古专家再次到现场鉴定。如果能确定,将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可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揭开早期齐文明的面纱——国家文物局2009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点评
点评人:许宏(中国社科院考研研究所研究员)
雄踞东方的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它的都城临淄以经济繁荣、文教发达而著称于世。但定都临淄是距周初始封近200年之后的事了。之前的齐国历史扑朔迷离。始封地与早期都城在哪儿,文化面貌和礼乐制度如何,都是雾里看花。这也就难怪山东高青陈庄发现了西周前期的夯土城址,包括贵族墓葬、祭坛、(车)马坑、带有“齐公”字样的铜器、刻辞卜甲等重要遗存时,一贯矜持的学术界也兴奋起来。陈庄西周城址地处齐国近畿地区,如此高规格的遗存集中出土,使人有理由把它们与齐国早期权力中心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考虑。毋庸置疑,这一发现揭开了早期齐文明的面纱。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5 05:553楼
三、太公文化的民间传承
高青民间流传着丰富的传说故事,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泰安老姑的故事等等远近闻名。作为神话人物,姜子牙也在高青被广为传颂,成为亦人亦神、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关于姜太公,民间也有很多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民间故事。在青城镇八蜡庙村有一石碑,相传是太公封神时,将其妻封为蚂蚱神,为防蝗灾泛滥,村民建八蜡庙,供奉太公和其妻子,保佑连年丰收。
民间风俗。在高青,农村盖房上梁时,要贴红纸,上书“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表示工程进展顺利,平安建成。此外,还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太公做买卖的故事等等。
民谚俗语。姜太公封神——自己没有份、姜子牙火烧琵琶精——现了原形、姜太公的鱼钩——值得等等。
此外,以太公文化衍生出来的姓氏文化、垂钓文化、神话传说也在高青大地广为流传,并吸引着外来游客前来寻根问祖,游玩赏乐。随着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的不断推进,“太公在此”的理念也将深深植入百姓心中。
姜太公,这个从神话中走来的人物,在高青落地为人,进入了历史的视野。他的传奇,他的功绩,在高青找到了历史的落脚点,以太公文化为基础形成的齐文化脉络传颂至今。作为齐鲁文化的两支重要传承,至今,开放包容的齐地文化仍然显现着与保守崇礼的鲁文化截然不同的民风习俗,这是太公文化的基因延续,也是高青精神文化内核的骨髓所在。
(策划:王学 编审:李建波 孟庆尧 执笔:王立晴)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西周古城探秘
2014年姜太公与西周齐文化高峰论坛
2015年齐商发源地专家研讨会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4 05:544楼
3、太公治政,匡定八百年立国方略
商末,山东地区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在泰山以西,周初,周王分封,以拱卫王朝,姬姓贵族都分封到了中原地区,而开国功臣姜太公却分封到了靠近海边的齐国。人们对鼎盛时期的齐国印象深刻,可是对早期齐国的历史,却知晓不多,成了齐国历史的一段“空白期”。
那么,姜太公初封齐国的面貌究竟如何呢?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给了我们答案。
齐国的立国环境非常恶劣。一是地处强敌环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太公“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太公到齐国时,东临莱国、纪国等东夷诸国,生存环境不佳,仅有立足之地。从陈庄发掘的城址来看,一个城门的小城,方圆不足50000平米,周初新建,勾画着太公创业初期的艰辛。二是营丘所处的地方,地斥卤(盐碱地),不利于传统农耕种植业发展,经济形势不好。陈庄出土了大量的贝壳,是这里靠近大海地理环境的证明。
面对这样的困难,姜太公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不轨行为,你都可以讨伐。”齐因此获得了征讨各国的军权,为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东方大国奠定了基础。
2012年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姜太公文化研究会成立暨姜太公与陈庄西周城址学术研讨会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4 05:545楼
二、高青:太公立国之地
1、东海之上的姜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太公是哪里人?《史记》记载,东海上人也,也就是东海边之人。东海浩瀚,太公究竟是在何处呢?史籍记载语焉不详,今天也是众说纷纭。
而根据高青在商周时期的地貌特点,姜太公有可能是高青人。研究表明,商周时期,高青未受黄河淤积影响,地处作为大河入海口的少海(今渤海),被两条大河环抱,一为济水(今小清河大致流向),二为漯水(大清河故道,今黄河故道)。两条大河都直通中原腹地,人们从山东地区出入东海基本沿济水和漯水,是当时的主要交通道路。从商周时期地理视野和交通位置的角度出发,东海上人,应是指高青。
第二个史证则是,西周初年,周王分封时,往往因袭部落祖地,作为炎帝后裔,被分封至原籍就国,是当时的例律,如宋国等。太公分封至营丘,营丘地泻卤,泻卤就是盐碱地,符合高青作为入海口的特征,因此,高青有可能就是太公的故乡。
2、齐公铭文让太公走下神坛
2009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陈庄西周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
陈庄西周遗址在古济水旁边,占地面积90000余平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被社科院评为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发现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省内空白,是建国以来,齐国考古的突破性进展,是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新标尺。
陈庄西周城址现场发掘图
在这些发现中,有标志着墓主人身份的四马一驾车马坑、甲字形大墓,也有对城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的祭坛、刻辞卜甲等。与这些重要发现相比,更为难得是出土了一组珍贵的青铜器,上面刻有“齐公”字样,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西周早期的带铭文的青铜器。经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李学勤、李伯谦教授研究,认为“齐公”这一名字,只有齐国的第一个国君才能这样称呼,“齐公”就是传说中的“姜太公”,这是国内首次发现有关姜太公的实物明证。由此,姜太公走下了神坛,进入了历史视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一个历史人物。
“齐公”铭文的出现,也为解决困扰山东考古界几十年的问题:齐国初都营丘在哪里,找到了坐标。
齐国建立后,太公建都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又迁都临淄。由营丘到临淄跨越了近200年的时间,这段消失在历史当中的空白,终于在陈庄西周城址重现天日。
出土的铜觥及齐公铭文
-
超管 管理团队 2019-06-03 05:53 05:536楼
一、太公文化,集合传统文化之大成
姜子牙,亦作姜尚,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一名望,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姜太公的传奇一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为历史人物,他是一位兴国安邦的传奇人物,做为神仙,他又是一位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姜太公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留下了种种文化瑰宝,为后人所称颂、效法。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1、道家阴阳文化。文王演周易,太公也是易学的集大成者。在《史记》记载的武王伐纣中,太公便运用易学进行占卜,并根据局势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一举击败商纣,体现了高超的水平。在陈庄西周城址中发现有祭坛,有卜甲,卜甲上有卦辞,与《周易》相对应。
2、兵家韬略文化。姜太公著有《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军事著作,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历史上,太公牧野伐纣、平叛三监、与莱人争营丘等,都体现了高超的谋略。
3、太公的治国文化。“因礼简俗”和“举贤尚功”是太公的治国理念,也是贯穿于齐国八百年的治国根基。与中原文化的保守相比,齐文化更有些开放的海派风格。对比齐鲁两大国,立国之初,鲁国为公,齐国为候;鲁国富裕,齐国贫瘠;鲁国讲礼节,齐国重实际。经过几代君主的发展,齐国国势越来越强大,成为东方霸主,而鲁国却逐渐消亡,最后被楚国所灭。这与太公制定的治国理念密不可分。
4、齐文化。太公建立了齐国,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衍生而来的齐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地域文化,影响着齐地人民,直至今日。高青是齐商发源地,陈庄西周城址的发现也为齐文化树立了坐标,是齐国的源头,也是齐文化的源头。
5、家族与姓氏文化。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因炎帝神农氏居于姜水而得姓。姜太公是姜姓旗帜性人物,由姜姓分衍出来的姓氏很多,如齐、许、申、吕、崔、卢、丁、方、雷、邱、贺、谢、章等大姓。以致韩国和东南亚诸国都纷纷认祖归宗,拜姜太公为始祖。
太公像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 回到顶部